2011-07-19 10:21:50
来 源
搜狐IT
云存储
就微软云计算在中国的落地应用进行了介绍,并重点解读了微软云计算对企业的建议,此外,两位专家还对微软专计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描述。

【搜狐IT消息】(文/刘瑞刚)6月20日消息,近日,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市场战略部服务器产品业务群产品市场经理李琳和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产品战略部/服务器产品业务群产品市场经理施聪做客搜狐IT,就微软云计算在中国的落地应用进行了介绍,并重点解读了微软云计算对企业的建议,此外,两位专家还对微软专计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描述。

微软云计算产品经理李琳(右)和施聪(左)

微软云计算产品经理李琳(右)和施聪(左)


包括微软、谷歌、亚马逊以及IBM在内的众多企业都在强调云计算,但各公司对云计算的看法并不统一,微软工程师在谈及云计算定义时称,云计算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本身,更多的是如何利用技术去引导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够用新的技术实现新的商业模式。
两位微软工程师重点谈到了微软云计算在中国的投入。微软在中国组建了美国本土以外最大的研发团队,投入到云计算中,微软还在中国的上海兴建了云计算创新中心。
访谈过程中,工程师还分别就微软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对用户提供了建议,并介绍了微软各种云服务的特点以及和当地合作伙伴,如运营商的合作情况。
此外,微软工程师还针对用户关心的云安全进行了重点介绍:微软会通过备份等手段来解决物理安全,通过升级系统来保护用户的数据不泄露,防止网络病毒入侵。工程师强调,微软既能够提供公有云的服务,也使私有云的方案能够打消企业对于数据安全的顾虑。
最后,微软工程师对微软的下一代数据中心的变革和升级进行了披露,从标准上看,下一代数据中心将趋向于标准化、自动化,从功能上看,下一个数据中心从能源的角度会更加朝着节能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向绿色化发展。#p#副标题#e#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搜狐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搜狐第一访谈节目,今天我们和大家探讨的话题是云计算,今天我们请到了两位来自微软的工程师。

李琳: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李琳,来自于微软市场战略部门,负责市场微软云计算的战略以及产品的落地。
施聪:各位搜狐的网友大家好,我叫施聪。我和李琳一样,我来自微软,是负责服务器和专门的相关产品的。
主持人:现在很多公司都在谈云计算,微软是如何定义云计算的?
李琳:在微软看来,云计算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本身,更多的是如何利用技术去引导我们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够用新的技术实现新的商业模式。如何能够利用这个技术让我们IT服务的部门更好的向我们的消费者,更好的向企业的工作者去提供更好的IT服务,驱动商业的创新以及生活的便利性。所以对于云计算来讲,从技术上面去定义,无非就是这么几个内容:第一,有共享的资源渠道。第二,用户能够随时随地的访问这个服务。第三,服务的扩展性和对业务需求的响应是非常及时和迅速的。这是一个技术方面的定义。从消费者的角度和从网友的角度来看,云计算带来的是他可以通过他的手机、通过他的iPad、通过他的电脑,甚至将来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可以去访问各种各样的数据,能够去访问他的信息,能够去处理他需要处理的东西。这样的话,数据一直跟着他,保持他跟整个互联网的联系的状态。云计算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更多的是这个技术能够帮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式来改变和创新我们的生活。
主持人:您觉得云计算是否有必要出台一个行业统一的标准?
李琳:这个问题探讨得非常多。非常好的一点,友商都在为云计算这件事情努力,不管是标准、协同,大家在促进的事情就是云计算如何能够落地,云计算如何能够对我们整个世界的创新、人类的生活做得更好。对于标准的问题,微软作为一个技术的领袖,也是不断的致力于去推进对于最终用户有利的标准和技术的创新。但是毕竟标准最终去选择的是这个市场,而不是说今天微软或者其他的友商提出一个标准,这个市场所有人都去跟这个标准本身。举一个例子,可能在二十年前关于录像带,有VHS和PAL两个标准。这两个标准从市场上面来讲,今天接受度都是不一样的。DVD的包括蓝光这样一系列的标准。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标准的制订,而是怎么样有更好的革新来服务于大众,让市场接受这个东西,能够让云计算和友商一起能够在中国实施自己的落地,这是我们关注的内容,而不是一个非常虚的、非常僵化的标准制订过程。
主持人:我们知道微软数据中心运营已经有15年了,而且微软一直在倡导云计算,现在微软在云计算方面在哪些落地应用?
李琳:一块,微软自己的公有云服务,这一块启动于不止15年以前,只要有WINDOWS的时代,要对WINDOWS系统进行打补丁、进行更新,面对着全球上以亿计的PC要进行更新的量,就对云计算的雏形开始进行尝试。后来有hotmail,有一些峰值错开。这些对象和云计算的理念是非常像的。如何能够大规模的提供服务,如何能够错开峰值,如何快速的向业务的需求进行响应。这一块已经做得非常久。第二块是微软自己内部的IT系统,这一块可以请我同事再跟大家介绍一下。
施聪:微软作为一个八九万人规模的公司,它内部面临着很多IT管理方面的挑战。对于内部的开发测试,很多工作都是在开发测试阶段,很早就提出了开发测试云这样一个概念。在IT管理方面也有自己非常好的实践。不管是开发测试云还是内部的IT管理,都是本着弹性化、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宗旨最佳的满足企业IT运营的需求开发的。在这么多年来,微软的IT实践也充分说明了微软自己云方面的产品的成熟度。
李琳:举几个小例子方便大家理解,微软在中国的研发机构是除了在美国本土以外最大的。我们在研发这一块是开发测试云的概念。07年我们有将近八百台服务器。那个时候还是一个完全物理的概念,对于很多做开发测试的网友很清楚,这一块对于计算资源的占用和快速的释放是非常大的。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把这些东西向云上面虚拟化管理、服务。现在这一块东西的增长,我们大概在1500台服务器,其中有将近400多台服务器承载了2800左右的虚机 。有效的遏制了服务器的蔓延。同时自服务平台的模式,让我们一个工程师能够非常快的获得资源的支持。
再举一个例子,大家会关注云计算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大家有一个小软件叫Adobt,大家会知道这个软件很好,但是这个软件经常更新,每个人都觉得我一周每次都要更新,就非常烦,所以微软把这个软件放到了云上,最终当用户不需要更新,云端就做了,每一次需要打开文件这个软件就会直接推送到你的桌面端来。这些都是微软内部自己运用云给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我们开发测试人员计算资源提供更好助力的例子。
主持人:我们知道微软(中国)在云计算这一块投入力度特别大,前一段时间鲍尔默来华的时候提到,70%左右的工程师都在参与云计算。我们在上海有首个云计算创新中心,能不能介绍一下现在云计算创新中心的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
李琳:这也是微软对于中国市场非常重视的体现。微软认识到中国从TOP500的企业非常多。中国市场也会有一些特别大的挑战。我们成立了这样一个机构,帮助中国的用户进行云计算的落地。它承担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最后一公里的创新,整个微软的研发因为不是一个一个国家的,这样的效率非常低,他是全球一盘棋来下。但是做完之后每个国家的情况会有所不同。在项目微调和产品规划方面有最后的工作要做。他们承担了非常多这样的工作。另外,他们也是很多非常有经验的做云计算的架构师组成的这样一个团队,他们会会去到大企业进行这样个帮助,进行如何从今天传统的IT向云计算的IT进行规划,不仅仅是从数据中心的角度,更多的是从我们应用程序的开发、架构这样的角度去帮助用户完成这样一个历程。在这一块也是在全球,因为成天和中国的用户在一起做项目,了解他们的需求,他们也会把非常多中国市场的需求带到云计算大的研发里面来。保障中国的用户也会在云计算大潮里面呆得更多。
主持人:刚才提到上海云计算创新中心负责到了两项职责,它未来会承担更多的工作,微软在中国是否会建设更多类似的创新中心?
李琳:首先微软对于中国的承诺和投资,我们的CEO鲍尔默先生来华,其实一直都是非常坚定的。你说会不会更多,这其实取决于需求,如果中国的云计算市场真的发展非常之好,不管是涉及更多的中心,或者是更有效的其他的方式,这都是有可能的。但是目前在这一块,我们也是对云计算坚定是一个方向,但是大家还在探索,到底什么样的方式是最有效、对市场最好的方式。唯一确定的是,中国用户想做云,微软一定会投入。#p#副标题#e#

主持人:提到云计算大家都会想到微软启动云的力量的活动。您提到云计算有很多模式,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针对这三种不同模式,微软会给用户提供什么样不同建议?
李琳:不管是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微软最大的核心理念是让用户区选择对于他最有利的云的力量,最适合他的云计算的模式。所以你会看到,微软自己有公有云服务,微软自己把从我在公有云的服务经验里面放到私有云的服务范围里面来。前一段时间我们在日本发布了一系列云计算的产品,在中国我们也跟中国移动有合作协议。还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在推进云计算的模式,甚至还有一些跟中国政府,成都的云计算中心。微软是尊重用户不同的需求,尊重用户的选择,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我们把技术、把解决方案做好,能够让用户很容易的获取云的力量。
我们见到那么多的案例,我们跟那么多用户打交道,我们跟那么多合作伙伴在工作,微软自己也有云运作的经验,给企业的建议是,有三个东西讲到云计算落地的时候我们建议企业可以从这三个着眼点去想的:第一,看自己数据中心的规划。很多数据中心是分散的,如果我们按照项目建设为中心,没有整合的过程,云计算资源渠的最基本的概念就不会实现。所以从IT的规划角度来讲,第一就是要去看一下自己的整个数据中心整合、整个数据中心规划的策略,怎么样能够让自己的策略和将来的趋势能够更好的结合在一起。第二,现在云计算有非常成熟的地方,也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我们去看什么样的应用,比如说跟办公相关的、邮件相关的。甚至跟一些工作文件管理相关的东西,我认为这些东西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任何的障碍可以放到云上。对现在企业环境里的应用程序软件和系统进行评估,看什么样的东西放到云上可以带来非常实实在在的收益。什么样的需要再看一段时间。我们希望企业是这样一个规划,因为云不是一天建成的,云是一个过程。第三,在做下一代系统开发的时候,我们建议,因为云的概念是一直在线,我能够提供非常可靠、稳定、快速响应业务需求的一套系统,各种各样的系统。你转过头来去看的时候,你会发现硬件是会坏的,网络是会出问题的,存储是会不够的。云计算是一个资源池,我们去看下一代整个产品或者是应用程序开发的时候,把这些问题考虑进去,我们的关注点是在一个资源池上,而不是在一个单机上。这台服务器坏了触发一个什么功能,这些东西都是通过自动化的功能来实现。将来有一天,它会告诉下面的机器,我现在有什么事情发生,应该做什么。从现在系统架构和将来开发的角度来看怎么把自己的规划和云计算进行结合。
施聪:刚才李琳也说到了微软在公有云和私有云都有非常深厚的行业经验和方案。微软的优势也是和其他在市场上相比比较有竞争力的一块。谈到公有云,微软很早以前就开始作为公有云的拥有者,把这一块平台提供出来,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能够让众多的开发厂商能够把他们的运用放在这个平台上,作为我们提供背后的一些支持。在这方面,微软能够结合自己对于IT整合的优势,对于整个平台的管理方面的经验,把这些东西结晶成一些产品和服务,深化到私有云这一块,在微软的私有云的解决方案也好,行业运营方面的经验,包括提供云服务的运营模式,这些方面都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公有云和私有云大家可以看到,贯穿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的不仅仅是产品和平台本身,更多的是管理工具、管理理念,包括一些关键的技术,在这些方面微软都是能够进退自如,能够根据用户具体对于云服务、云方案的具体需求提供相关的产品。
主持人:不管是哪一种模式,不管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一个是云,一个是端。微软是倾向于云这一块比较重要还是端这块比较重要?
施聪:云和端都是非常重要的两块,云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现在对于未来大家怎么去规划和理解的,可能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太一样。微软的强项是在于,一个是十几、二十年的端,OS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在服务器领域也有很多产品开发和服务的经验。作为微软来说,我们能够提供的是云和端,双方都能够提供非常好的产品和服务。举一个例子,云在服务器、虚拟化、自服务、数据中心这一侧提供的解决方案。端微软也有非常好的桌面虚拟化,包括RDS、VDI这方面的解决方案,在市场上也都是非常成熟的解决方案。回到你刚才的问题,云和端哪个重要,微软现在是双管齐下,不管是在云方面、数据中心方面、还是端方面都是努力的做到最好。
李琳:换一个角度去看,云和端到底带来了什么东西?无非就是更好的用户体验,让用户能够时时刻刻的去访问他想要访问的东西,能够连接他一直想保持连接的东西,能够在一些非常轻便的设备上面执行非常繁重的工作。这些来自于用户的需求。我们如果说云他可能是做好了一个大的水池,还需要有一个非常好的网络,就像管道一样把水引出来,但是有时候有矿泉水,有这个果味那个果味的水,但是两个东西都是一样的,微软意识到用户的需求是非常多样化的,所以微软在云计算来讲,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以用户为中心,不管是企业用户还是消费者,以他们为中心,不管是在云这一方面还是在端这一方面都是更好的为他们进行服务。微软云计算的战略这一块,非常著名的核心是以应用IT服务为核心的,我们不大会去讲你要多少台服务器,怎么去管理服务器,而更多的是讲你要怎么更好的去提供IT服务,不管是对消费者、对你的服务、还是对内部的工作人员还是对企业的白领工作人员。外部云加端的概念是微软以客户为中心展望云时代的计算和互联网的模式而提出这样一个战略。
主持人:微软是云计算最早的实践者和参与者。启动云的力量将意味着微软带领着自己的合作伙伴一块参与到云计算中来。前一段你们提到微软的合作伙伴是中国移动。微软和电信运营商合作云计算,电信运营商扮演什么角色?
李琳:电信运营商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他承担着网络的连接作用,电信运营商还是数据运营服务商,还是企业服务运营商,我们和电信、联通也有合作。我们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和上海电信就云IDC服务有一系列的合作,那个合作也是如何把一种传统的把机会放在那里的IDC的服务,变成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有错峰,我们跟整个运营商的体系这一块都在进行合作。
主持人:微软提出了建设企业动态数据中心的解决方案,这个动态数据中心的解决方案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施聪:动态数据中心能够给企业带来:第一,数据资源整合,包括存储、带宽、服务器,整合管理,对于高度集中化、高度虚拟化的资源池怎么进行管理,安装和监控。在这之上我们还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能够提供按需分配,能够提供自服务。这也是使得盘活现有资源高度智能化的特征,这也是非常接近于云概念的特点。在这方面,微软的产品和服务也都能够很好的从企业客户的本身需求出发,加以一些规划,使得某些相应的服务和产品帮助到他们平滑的过渡到下一代的服务中心。
主持人:动态数据中心对于这些做数据中心的IT人员的好处更加的自动化,更加的按需提供服务,更好的监控自己的SOA,但是IT里面还有另外一群人,业务IT人员。那些人专注于,在银行里面他专著于把业务部门的需求通过IT的手段进行实现,如何快速的满足他们的需求。动态数据中心之后,那一拨人之前每上一个项目需要向数据中心的管理人员提交一个申请,买二十台服务器,多少个网络,多少个大的存储。数据中心的人员肯定向采购提起申请,这一个项目下来,你会发现,我们业务IT人员要等上两个月才可以进行开发、规划。你发现对业务的支持半年过去了。可能业务发展变化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动态数据中心之后你会发现,他们提交申请,他可以在一个自服务平台上提交申请,他可能通过预审批或者事后审批的模式,他快的话,在30秒,慢的话在一到两天之内就获得自己需要承载他想做的业务IT模式的资源,就能够在一周、两周,如果是有大型项目的话,在一两个月之内就能够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对他来讲,他无需去为非常多的数据中心繁杂的工作和他自己的规划去烦心,他可以专注在业务方面。
主持人:很多企业也已经认识到云计算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对云安全方面有一些规律。微软的云计算方案怎么打消顾客对于云安全的顾虑?
李琳:安全有非常多的定义,第一是物理的安全,所以会有两地三中心、备份、再备。另一块,防毒、数据保密的要求。安全,物理这一块的东西,上了云之后肯定是大集中,势必要考虑到你的备份、再备,从物理的角度之后,云了之后,你的安全其实是更有保障的。大家可能会更加关注的是访问、病毒、数据保护的问题。现在用户的系统是一个一个升级,这个项目一堆服务器,那个项目一堆服务器,服务器散在各处,并没有一个非常好的管理体系、安全标准。这一堆数据的安全程度和访问控制程度并不比一个数据中心更好。全部整合以后,全盘规划,你对于IT的安全也好、管理也好、控制也好,这一块都会得到提升。所以我们也会认为云计算对于整个IT公司的治理还是有帮助的。用户还是会有疑问,为什么他会觉得数据放在你那边不安全,所以我们现在会看到更多的私有云、更多的动态数据中心的概念在产生。在这一块来讲,其实数据还是在用户那里,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我的再备系统考虑进去了,IT管控和治理上去了。从这一块来讲,我们认为主要是规划的问题,安全不再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施聪:不管是大家对于公有云的数据的私密性的顾虑和私有云的特点。从微软的角度来说也是能够伸缩自如,既能够提供公有云的服务,也使私有云的方案能够打消企业对于数据安全的顾虑。#p#副标题#e#

主持人:前面也提到微软有超过15年的数据中心的运营经验,数据中心正在面临转型和变革,请问两位专家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李琳:微软的数据中心也是经历了长期的过程,从最开始的机架的、非常分散的模式,到一个集中化的,依然还是以机架为中心,但是更多的机器是集中管理的模式。到用集装箱的模式,到高度标准化、灵活、海量计算的模式。现在已经从第一代的数据中心过度到了第四代的数据中心,我们在全球十大数据中心,基本上是第三和第四大数据中心,第一和第二大基本上没有。对于海量计算来讲,第一个要做的是标准化。我们微软的数据中心是每个月以一万台的速度在增加,我们芝加哥现在有八万台的服务器。这对公司会造成成本、维护的困难,这两个东西加在一个公司身上是非常沉重的东西。微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高度的标准化,美国有一家公司叫西南航空,它只有两个机型,它是美国所有航空公司里面成本最低、收入最高的。第一,机型的标准化。第二,做了一些对冲。当这架飞机发生问题的时候,我可以非常容易的把它上面的应用用其他的来代替。第二,备件,这一个集装箱里面的内存、硬盘、存储可以跟其他的共享,所以我要维持的整个量也是减少的。还有管理的复杂性,我在制订策略的时候也是非常标准化的。所以在微软学到的东西第一个就是标准化,高度的标准化。我们也知道很多用户有很多选择,如果面临一个海量的计算模式,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没有标准化就没有资源池,即使维护一个资源池,资源池的伸缩性、海量低成本计算收益都会递减。公司就会考虑你的云计算是不是有大大的好处。第二,自动化,在芝加哥只有三个人在管理五万台、八万台服务器的规模。当然我们会有一些戴尔和惠普的厂商的人员,他怎么做到的呢?就是通过标准化的模块进行自动化。这个地方报错了之后,他会自动去产生一个程序解决这个问题。他的集装箱里面每个集装箱有两千台服务器,在这个服务器损坏的数量低于20%的时候,我可以通过虚机切换其他的模式让他继续运行,对整个服务标准没有什么影响,只有到了20%以后,这个集装箱拖走,其他集装箱顶上。整个自动化的维护、维修的流程也是对于云计算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都是微软自己的云计算里面学到的东西。包括我们下半年会发布的System center2012,里面有一个,用户站在PC这一端,PC和数据中心去连,数据中心网络和存储的划分,硬件的设置都可以不用到数据中心去实现,只要用联网的方式,几十秒,只要是主流厂商的硬件产品都可以实现。我们发现数据中心非常大了之后,管理和操作分开,非常强大的功能我们都放到了解决方案里面来。
主持人:第四代数据中心是集装箱式的,对微软的下一代数据中心,两位专家能给一个展望吗?
李琳:刚才我们也介绍了高度的标准化、高度的自动化、模块化这就是一种方式。另外,如何软件和硬件更好的进行结合,软件更多的功能不是数据中心本身这一块,我们看到数据中心现在已经做得非常好了。真正是数据中心上面跑的数据库、中间件、安全工程的体系、共享、抽象化,这一块会有很大的提升。同时,应用程序如何跟下面的资源池进行共享,这一块会有很大的提升。所以,如果从数据中心本身的进展来看,我们认为就是沿着我们一步一步的路径进行走下去,标准化、自动化,能够非常容易的向上向下进行扩展,现在更多的是练内功的过程。
施聪:下一个数据中心从能源的角度会更加朝着节能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因为从现在来说,一个数据中心运维成本有很大一部分,接近五万家在L的库里,电力的节能、降温这一块,不仅仅是通过软件厂商的努力,包括信息厂商一块配合,实现向绿色化发展。
李琳:微软第四代数据中心不是放在机房里面,他是可以流动的,完全是野外的模块化,也是有水冷、甚至风冷,利用气侯特点,我们在爱尔兰都是这样的绿色环保的模式。
主持人:通过刚才的沟通我们了解到微软做了大量的云计算方面的工作。请两位总结一下,如果我们把2010年看作是微软在云计算方面启动元年,两位如何看待2011年的云计算?
李琳:在我看来启动就是一个落地的过程,落地很简单,但是历程很艰难。对于任何一个没有业务价值、没有商业模式的东西很难固定。所以在2011年更多的云计算是如何和我们的业务结合。不管是行业云的模式,能够让行业上下游的供应链更加的通畅,还是一个公司私有云的模式,能够让业务部门不需要再去为自己的IT架构烦恼,更快的获得服务。还是说我们的消费者能够拿到很好的邮件服务,或者是UP服务,或者是存储服务。2011年看到的更多的是企业个人和运营商会更加的专注于怎么样让你这个东西对我们今天的社会能够起到切实的收益。微软也会把启动云的力量并不是当成一个启动的问题,不是一个动作本身,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历程。
施聪:如果说2010年是中国云的元年,2011年我们会希望更多是在使得用户,不管是企业用户还是消费者能够切切实实的从应用这一层享受到云的服务,IT就是服务,不管是用哪一种业务,还是哪一种消费行为,我们也希望在2011年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得用户在这方面得到切实的好处。
主持人:感谢两位嘉宾的精彩观点分享。我们也希望今年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云计算中来,出现更多的云计算方面的落地应用。
李琳:谢谢主持人,谢谢网友。再见。
施聪:再见。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