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8 13:13:02
来 源
中国存储网
容灾
目前,国家及行业监管机构对企业灾备体系建设的要求逐渐细化,对灾备中心基础设施环境及灾备系统运营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例如,金融行业均要求灾备中心必须双路供电、灾备系统

目前,国家及行业监管机构对企业灾备体系建设的要求逐渐细化,对灾备中心基础设施环境及灾备系统运营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例如,金融行业均要求灾备中心必须双路供电、灾备系统需要有完备的预案、必须定期演练等。因此,企业在灾备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更多环节及因素。

企业在进行灾备体系建设时一般有自建和外包两种模式,相对于自建模式,灾备外包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维护及人力资源投入等方面可以帮助企业大量节约成本;在灾备系统服务质量、服务效率、降低实施风险、核心竞争力提升等方面也更具优势。

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灾备中心对于电力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及建筑物规格等的要求非常高,还需要配备业务恢复坐席、指挥室、会议室、多功能厅此、客房、餐饮等业务连续性辅助设施,因此,企业若自建灾备中心时,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及挑战,其中解决灾备中心生命周期内资源规划与需求之间的匹配,是企业自建数据中心面临的核心挑战。企业采用自建模式时,需要基于数据中心的生命周期(一般为15-20年)及IT系统建设周期(一般为3-5年),对其灾备中心机房等资源进行规划,需要一次性建设包括机房场地,办公及业务恢复空间等资源,以能够满足未来15-20年的使用。由于业务发展的不确定性,过多的机房面积规划将造成大量资源闲置,过小的机房场地预留,又难以应对业务快速发展带来的非线性机房资源需求。因此,企业IT部门将需要面对更多挑战,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在基础设施上的规划及维护上。

采用外包模式时,企业可根据灾备系统实际的机房面积需求及IT系统建设周期(一般为3-5年期),灵活的租用场地空间,通过共享基础设施及业务连续性辅助设施等,企业可以大幅节约在基础设施成本方面的投资。

运行维护成本

采用自建模式时,企业需要另外建立一支技术覆盖面广、专业性强的灾备中心运维团队,人力成本非常高。另外,还需要支付由于自建模式预留资源而增加的额外成本,例如机房未完全使用时,为满足制冷要求,空调系统所需的额外电力成本。

外包模式下,企业无需扩大自身人力规模,减少了因人才聘用或流失而花费的管理、时间及技术风险成本,增加了人力资源配置的灵活性。通过采用按需支付的服务模式,利用第三方服务商的基础设施及运维人员,可以快速获得高规格的基础设施及维护服务,企业也避免了预留资源而增加的额外成本。此外,第三方服务商运维团队面向多客户提供服务,拥有完整的技术编制,其运维经验更丰富,管理更专业,由于采用共享服务方式,费用支出成本也更低。

管理复杂度

自建模式下,灾备中心的运维管理工作非常复杂和繁重,企业需要投入较多的管理精力和人员;外包模式下,企业只需要关注结果,无需时刻处在过程之中,因此,比自建模式的管理过程更为简单。

服务质量

自建模式下,企业灾难恢复体系的质量保障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由于灾难恢复系统运行的特殊性,人员稳定性、技术能力以及专业性都会面临挑战。

外包模式下,企业可以对外包服务商进行综合评估,通过严格的SLA(服务水平协议)、SOW(工作说明书)对服务质量进行经常性审查,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更有保障。

责任机制

自建模式下,大部分企业是由同一个部门承担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的运行责任,在管理机制上灾备中心的运行队伍并不是面向生产中心负有服务责任,其工作责任主要靠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

外包模式下,灾备中心由专业公司负责运维,对企业的生产中心承担服务责任,并且有相关的服务赔偿条款,相关责任和义务更为明确。

建设、运营效率

自建灾备中心工程浩大,已远远超出企业IT部门和企业自身管理范畴,而且牵扯电力、市政、土建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因此,建设周期通常为12-24个月。

外包模式由服务商提供准备就绪的专业灾备中心资源,大大缩短了灾备项目的实施周期,使企业能够在3-6个月就可获得相应的灾难恢复能力。

风险及实践经验

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完全采用自身力量完成灾备中心的建设及运营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采用外包模式时,第三方灾备服务提供商拥有完善的灾难恢复服务体系和方法论,专业的技术和运营管理团队,丰富的运营、管理、服务经验,可以让企业直接分享服务提供商的最佳成功实践。

核心竞争力提升

灾备中心建设和灾备运营、管理仅是业务持续运行的支持、保障手段,并不能直接创造营业额,因此,采用外包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管理、人力资源投入等方面节约的同时,使企业能够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等各方面资源,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