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6 09:17:24
来 源
中存储
容灾
华为HCC2015期间举行的云灾备高峰论坛中,发布了《云灾备白皮书》,白皮书全面阐释了云灾备的产业发展趋势、技术趋势,以及云时代的企业客户如何通过IT技术来构建完整的云灾备系统。

9月18日,在华为HCC2015期间举行的云灾备高峰论坛中,华为公司IT数据中心灾备解决方案总经理孙振建与IDC企业级系统部高级研究经理周震刚联合发布了《云灾备白皮书》,白皮书全面阐释了云灾备的产业发展趋势、技术趋势,以及云时代的企业客户如何通过IT技术来构建完整的云灾备系统。

在云灾备解决方案发布会之后的媒体见面会上,本刊与行业媒体记者一起对华为公司IT数据中心灾备解决方案总经理孙振建和华为数据中心灾备解决方案技术总监苏忠彦先生进行了专访。

孙振建总经理和苏忠彦总监分别对云灾备解决方案发布会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孙振建表示,“今天我们发布的云灾备解决方案,是在去年发布的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基础上进行演进和增强的版本。华为云灾备解决方案具备了本地高可用、主备、双活的灾备能力,满足了云数据中心的新诉求。基于开放架构的云数据中心灾备方案具有灾备即服务的能力,将为电信、金融、政府、大企业客户提供灾备服务。另外,我们在过去的一年中,已经为客户提供了几十个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其中为中石油提供的解决方案,目前已经交付运行了一年时间,并成功进行了容灾演练;还为一些国外的客户提供了解决方案,西班牙一家医院的客户发生过数据中心断电的事故,而我们提供的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保证了其业务连续性的运转。今年的云灾备方案在之前的基础上将在开放架构、可服务化方面继续演进。”

苏忠彦总监补充说,“我们演进的云灾备解决方案,在业界的标准和先进技术方面实现了整合。我认为在数据的积累,架构的成熟,以及技术的融合上,我们的整体架构在全球位居前列。我们在云整合方面,特别在OpenStack的整个架构上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和努力。因此,无论是运营商还是企业客户都会更加持续地加强应用。”

行业媒体记者就云灾备方案的技术与市场等方面提出了所关注的问题,孙振建总经理和苏忠彦总监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记者:华为发布的云灾备方案有哪些技术难点?这些难点是如何怎克服的?另外,华为发布的OpenStackL版的贡献度如何?

孙振建:我们认为,基于OpenStack的标准接口是当时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困难,这也是基于OpenStack架构的云灾备的一个难点。OpenStack本身是云数据中心主要演进的方向,有可能成为产业的事实标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都在采用OpenStack架构进行数据中心的建设。而OpenStack作为一个新的技术框架,其成熟和完善是一步一步实现的。

灾备能力也是OpenStack架构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其接口和跨OpenStack的灾备能力并不完善。我们结合很多市场上以及一些主要客户的诉求,认为这方面这是需要厂商解决的事情,因此进行了43项基于OpenStack的API的扩展开发,以确保实现OpenStack框架下的灾备能力。

华为发布的OpenStackL版可以表明华为在OpenStack社区的参与和进展的情况。目前在OpenStack社区,华为有600多名研发工程师在进行相应的开发工作,其代码量的贡献处在前10位。而华为在OpenStack社区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投入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坚定的方向。

记者:华为如何解读云灾备的概念?华为云灾备的方案是基于私有云的,还是扩展到公共云或者是混合云的环境?如何理解灾备级服务?

孙振建:对于云灾备、云计算、云数据中心的定义,不同的厂商和用户对此都有不同的理解。我们所理解的云灾备主要是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为云数据中心提供灾备服务,在云数据中心中,增强开放架构OpenStack能力。二是灾备可服务化。这要求我们的解决方案将灾备的基础能力向服务进行转化,并且在公有云的运营管理平台开展这些工作。这两个方面的含义是有关联关系的,如果要提供持续演进的灾备即服务,解决异构的服务,就需要提高开放架构OpenStack的能力。

举个例子,比如说现在像灾备级服务有几种场景,比如公有云内部之间,以及公有云内部的客户生产环境和备灾环境之间,往往都是一个同构的环境,其面临的问题不大。如果是从私有云向公共云灾备,或是客户的生产环境在客户端,容灾环境在公有云端,这样就会存在对接的问题,甚至将来有可能衍生新的概念,例如不同的公共云之间能否进行灾备?客户公共云、私有云如何相互灾备?我们要确保这些需要得到很好的实现和满足,而基于一个标准的开放架构是其一个前提条件,因此说,这两层含义之间是存在关联的。

记者:您认为是哪些因素促进了云灾备方案的发展与应用?云灾备解决方案的推出对华为公司及行业具有哪些意义?

孙振建:这次发布的云灾备解决方案是在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持续演进和增强。我认为商业和技术这两方面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我们的一些重要的客户(例如一些运营商或者大企业客户),已经重点考虑开放架构OpenStack的方案建设,并对基于OpenStack开放架构的容灾方案有一些明确的要求,这促进了我们在云灾备解决方案的开发工作,同时也推动了云灾备方案在行业中的应用。因此我们认为,客户需求推动了产品技术、社区完善的进步与发展。

云灾备解决方案无论在市场层面还是在研发的层面,将会对华为公司和行业将会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华为公司的文化就是要求以客户为中心,我们解决方案的开发都是面向客户,由客户需求驱动的。如果可以满足客户需求,又符合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的话,我们愿意做这样的事情,这其实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也会成就华为公司自身的发展。

记者:请问如何衡量评估目前行业用户云灾备的应用状况和水平?

苏忠彦:如何评估行业用户云灾备的水平难度比较大,但是我觉得还是有一些比较客观的指标或者衡量的基准。灾备的成功运用主要在于建立起来的灾备系统能否得到真正的使用。没有人希望发生问题后再来找解决方案商解决,所以,如何衡量云灾备在企业的应用中是否成功,就是要进行成功的演练。另外强调的是,在很多的项目后期中这一点还需要加强。

我认为现在的企业灾备建设正在处于一个转变的阶段,以往的灾备建设更多是由于政策法规的驱动,是为了建设而建设,不是为了发挥作用建设。目前,人们对灾备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越来越重视,认识也越来越清楚,有很多用户为了保护自己的业务连续性,确实想发挥其作用进行灾备建设。

记者:国内外有很多企业愿意与华为进行合作,华为的云灾备方案是都是自主研发还是会选择性与国内外的灾备企业进行合作?

苏忠彦:容灾作为保障业务连续性的解决方案,并不是一个产品的单纯组合。必须要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进行综合考虑,其中包括服务、行业知识、应用层面的整合、不同产品的垂直整合等方面。因此在这个前提下,华为公司至少在目前以及可预见的未来的开发与生产中,不可能涉及所有的技术和产品。因此也需要通过与本地或者全球合作伙伴进行合作,为客户提供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或服务。而在整个技术核心方面,华为从方案的设计、交付、运维方面拥有整体产品的核心技术,我们将通过与不同层级行业的合作伙伴一起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一个比较完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在媒体见面会接近尾声时,华为IT数据中心灾备解决方案总经理孙振建表示:“华为在数据中心灾备领域持续耕耘,此次华为与IDC联合发布云灾备白皮书,希望能帮助企业用户在云时代的灾备系统建设中,方向更明晰,方案更完备。华为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已经取得了客户广泛的认可,同时华为也在长期致力于构建灾备生态链和开放的IT系统。在未来,面向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用户,华为会长期为用户的IT系统持续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