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6 23:36:07
来 源
比特网
银行业
有些言论宣称,已经可以用互联网架构完全满足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要求,其分布式平台处理能力从数值上来说已经能够完全满足;或者说,其现有架构甚至已经比现有的银行架构要更加先进。

《从三到万》是一个马南邨写的一篇文章,被选入过“万恶“的语文课本。上过语文课的,都对这篇文章有过各种解析、剖析,否则怎么才能够考试过关嘛……

不过,我们今儿不谈这篇课文,谈该文中引用的那段文言文,即取自明朝著名教育家刘元卿《应谐录》的那篇,原文题为《奈何姓万》,原文是这么说的: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

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

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遗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氏夥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呜呼!世之学者偶一解,辄自矜有得,殆类是也。

文章写得极其生动有趣呀,不愧是著名的教育家手笔。几百年过去了,我们看到”儿得矣,儿得矣“这么一段话的时候,还能够感觉到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小朋友的狂喜的状态。

事情有时候就是这样,所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类似这位小朋友的这种奇怪的推理逻辑,现在还在到处上演。

比如说,市场上有些言论宣称,已经可以用互联网架构完全满足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要求,其分布式平台处理能力从数值上来说已经能够完全满足;或者说,其现有架构甚至已经比现有的银行架构要更加先进。

“得矣,得矣!“——真得意呢!

可是,真相是这样的么?

根据笔者与银行专家交流的意见,他认为这种推理是严重错误的,后果非常严重。这么草率的结论,让他觉得非常”捉急“。

读写分离交易与银行金融交易的差别,远隔千山万水

从业务体系上来说,互联网上的交易与银行的金融交易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并不能简单地用交易的成交数量来看二者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从业务逻辑、监管方式,还是数据要求上,从业务体系来看,互联网的一些支付方式都与银行业完全不同。这就造就了不同的技术路径。

尽管路径不同,但是其技术原理相同。虽然分布式与集中式是两个对立的模式,但是不同行业的应用特点决定了各自行业的思路。分布式与集中式数据库各有优缺点,也就各有不同的适用环境。

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很多是典型的读多写少的要求,因此为很多开源数据库及其技术提供了条件;但是对于传统密集交易性的行业,尤其是金融业,考虑到单点处理能力以及可靠性、稳定性等问题,采用商用数据的集中式方案更多。

有一些人知道CAP理论,这是在2002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在数学上证明了的理论。核心思想就是,在分布式计算(存储)的架构里面,由于网络引起的时延是必然的(Partition Network Toleration),因此对于一个操作在数据一致性(C=Consistency)和数据可用性(A=Availability)方面必须取舍一个。

简单一点来说,结论就是,分布式计算模式加数据可用的高扩展成为了互联网公司的平台基础,因为,他们能够接受最终的数据弱一致性;而对于金融业来说,则需要数据实时强一致性。

银行业花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各种核心基本架构以及变成原则,来保证数据强一致性,并不是现在的互联网架构能够快速取代的——虽然在外围业务也可以采用分布式架构。

就好像汉字体系发展了数千年,每个汉字都有其来历和规则。虽然,从一、二到三,看起来是非常简单地类推,但是它绝对不是所有汉字的架构原理和来源。

网络调侃可以,但是你可以忍受银行账户的调皮么?

在网络购物的时候,点击付款按钮之后,,经常会出现类似于”暂时无法获取付款结果“这样的提示,有时候这样的意思会被表达的非常的调皮与诙谐,但是意思都是一样的:对不起,您暂时还不知道您的付款是不是成功。

不过,网络购物嘛,大家也就忍受一下,反正过一会儿肯定会好的。那就再去“我的订单“看看状态吧,很可能没找到单子,不可思议?

那就等会儿吧。

过一会儿再去看的话,订单也许就出现了,但是状态可能是”等待付款“。无所谓啦,那就再付一次吧。反正银行账户上面的钱还在。

可是,如果银行系统也是这么调皮,你去查询账户余额,以及进行转账付款的时候,银行总是动不动就说”亲,现在查不到你的余额信息“,”暂时无法取得付款结果“。

会不会抓狂?

所以,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对互联网这种服务的容忍,现在变成了它炫耀的资本。

但是,后面真正在底层进行支撑整个社会金融运营基础的,是银行业,依靠过去30多年间精益求精地系统建设和安全维护。

由于需要承担社会民生稳定不可或缺的金融基本服务,银行金融系统的设计比起电商的交易系统而言要复杂得多。更重要的是,在其业务监管方面要接受银监会、外管局、公安局等多个部门的监管,业务必须要合规。

比如说,某个部门要列出一个黑名单,银行就需要在每个关键点(比如说存取款业务)都要进行检查,更何况这些年中,还要应对各种对于反欺诈、反洗钱等的监管要求。

所以,即便是交易量同等规模,网络交易的复杂度都远远比不上银行系统交易的复杂度。

只是交易量数值相等或者超越,就大喊”得矣,得矣“,真的合适么?

你能忍受动不动银行关门一个月进行对账么?

某互联网数据库的技术文档表明,当主UpdateServer发生故障时,如果不要求强一致性,数据库内部可以自动做主备切换;如果要求强一致性,该数据库内部不做内部切换,等确认数据没有丢失后再强制把某个备UpdateServer设置为主。

很明显,根据这里的技术文档的说明,已经能够发现一致性与数据服务的高可用性产生了冲突。

这对于银行的业务来说就意味着很大的风险。就像之前所说,绝大多数银行的关键业务系统要求强一致性,又要求高可用性。一般来说都建立本地高可用环境,在单点故障时自动切换,保障业务的连续运行。

所以,该互联网数据库的自动主备切换以牺牲一致性为代价不可取。

浅显一点说。

一家大行的核心系统一致性出了问题,即便是几分钟,也可能会影响到上百万的账户账目。问题的关键是,如果是一致性方面出错,管理人员是很难判断业务逻辑的,也就是说不具备程序恢复的可行性。

就像金融专家说的那样,账目错得一塌糊涂,又不知道该怎么恢复,请问这家银行怎么办?

恢复昨天的交易备份,一切重来?那就可能是数亿笔不同渠道交易的重新发起,不现实。也许只能先暂停业务,慢慢搞一个月,再开门。

作为以金融服务为生的银行,可以忍受么?作为银行的用户,可以忍受这样的银行么?

到时候,被误导在核心系统转用其他架构的大行,只能是大呼”奈何姓万“么?

所以,刘元卿说得对呀。

“呜呼!世之学者偶一解,辄自矜有得,殆类是也“。

殆类是也。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