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0 13:09:42
来 源
比特网
存储器/芯片
拖垮这家昔日日本电器巨头的直接因素是旗下美国西屋核电业务。

业务惨淡,营收连年下跌,15年被曝出财务造假长达七年之久,加之旗下核电业务的拖累,东芝(TOSHIBA)这家百年的日本巨头,已然摇摇欲坠,到了破产的边缘。

根据日本东芝公司5月15日发布的消息,2016年财年(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东芝预期净亏损9500亿日元,约合84亿美元,东芝资不抵债的估算金额高达5400亿日元。

东芝(TOSHIBA)创立于1875年,是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也是第二大综合电机制造商,业务领域包括数码产品、电子元器件、社会基础设备、家电等。2008年起,东芝的业绩就在下滑,但东芝一直试图以做假账的方式掩盖。2015年东芝被曝出了会计丑闻,在2009年到2014年间虚报营业利润超过1500亿日元,高达13亿美元。之后,东芝的颓势并没有止住,它在2015财年亏损额就已经达到了4600亿日元,2016财年更是翻了一倍。

拖垮这家昔日日本电器巨头的直接因素是旗下美国西屋核电业务。

西屋电气公司创办于1886年,总部位于美国匹兹堡,是全球核电设备巨头之一。2006年,东芝以70亿美元的天价从英国核燃料公司(BNFL)手中收购了核电技术企业西屋电气(Westinghouse Electric,WEC),握有西屋87%的股份。

东芝对核电业务寄予厚望,尤其是西屋开发的新式PWR(加压水型)AP1000型反应堆,当时的社长西田厚聪以及后任社长佐佐木则夫曾公开发言,他们的目标是截止2015年获得30座以上的核电站订单,并将核电业务的销售额提升到1兆日元的水平。

然而,核电业务的开展并没有如东芝预期那般顺利,甚至成了一步步拖垮东芝的罪魁祸首。

2008年,西屋与美国芝加哥桥梁与钢铁公司(CB&I Stone&Webster)共同承包了美国乔治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各两组核电站。2011年福岛核泄露事故让全球各国加强了对核电站安全的监管,西屋的美国核电业务建设成本亦随之攀升,工期不断延误。

与此同时,西屋和CB&I公司在费用分摊上亦产生了分歧。为了避免进一步延误工期,西屋于2015年底以2.29亿美元并购了当时已经负债累累的CB&I公司。但是并购并没有达到东芝预期的提高效率、削减成本的效果,窟窿越来越大。

实际上,西屋工程成本大幅超标的问题由来已久,早在2013年西屋的赤字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但东芝上层并没有及时介入治理。原因在于西屋独立的行事风格,非常不喜欢母公司的干涉,东芝对于西屋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对于东芝来说,核电业务就像一个“无底洞”。

3月30日,为了防止进一步的损失,西屋根据《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条正式向纽约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根据东芝公司本月15日的报告,2016财年东芝非持续经营活动带来的损失高达1.26万亿日元,其中大部分损失来自西屋电气。

核电业务的巨亏也在倒逼东芝出售半导体业务,这是东芝最赚钱的业务之一。

东芝是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东芝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两家半导体制造商之一,90年代至今在该领域一直排名世界前五。同时东芝是NAND闪存芯片的发明者,根据全球知名半导体市场调研机构DRAMeXchange最新数据显示,东芝NAND闪存业务的营收在全球排名第二,市场占有率超过18%,仅次于三星。

2月24日,东芝发布公告,拟将旗下存储半导体业务拆分为独立公司出售,并表示愿意卖出大部分股份。此前,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集团) 、韩国内存厂商SK海力士、美国私募股权公司银湖资本(Silver Lake)和芯片厂商博通等厂商也都对该业务的竞购显示出兴趣。

但东芝出售半导体业务自救的进展并不顺利。5月14日,与东芝存在合作关系的美国西部数据(WD)向国际商会(ICC)的国际仲裁法庭递交申请,要求禁止出售。如果不能如愿出售半导体业务,东芝有可能因资不抵债被迫退市。

据悉,为了走出财务困境,东芝早已开始转卖旗下业务。前年,将图像传感器业务转手索尼,去年又以59亿美元的价格将医疗业务卖给了佳能,并以33亿美元将白电业务卖给了美的。半导体业务是东芝手上最后的王牌业务,就算能如愿卖出,东芝距离破产又还有多远呢?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