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5 10:31:40
来 源
贵州日报
大数据
8月12日,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举行,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以大数据为引领实施区域科技创新战略的决定》。

“贵州造”贴近民众需求 科技创新连接现在和未来

科技创新,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为重大需求民生改善提供了更加有力保障。2016年,西南一隅的贵州,以大数据为引领,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改变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8月12日,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举行,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以大数据为引领实施区域科技创新战略的决定》。

8月11日至13日,贵州省“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贵州科学城举行。骄阳蓝天白云下,贵州科学城的各个展区展板以蓝白色为主色调,展示贵州省科技成果的科研人员、推介创新创业项目的年轻团队,充满活力、生机勃勃。我们来走近这些亮点纷呈的“贵州造”。

“贵州造”贴近民众需求 大数据应用提供贴身生活服务
FAST模型
“贵州造”贴近民众需求 大数据应用提供贴身生活服务
无人机
“贵州造”贴近民众需求 大数据应用提供贴身生活服务
新材料中空纤维膜
“贵州造”贴近民众需求 大数据应用提供贴身生活服务
柴油-甲醛组合燃料汽车实物展示
“贵州造”贴近民众需求 大数据应用提供贴身生活服务
现代高效农业展区

“苗侗”木房子:节能环保易安装

“哇,这里怎么有幢木房子?好有民族风的感觉!”贵州科学城进口处有一幢小木屋,青瓦飞檐、原色木墙、玻璃花窗。

走进一看,这房子还是精装修,三房一厅一厨一卫,房间明亮、家装简洁。来参观的市民在房子里走动,时不时踏踏木板、摸摸木墙木柱子,感觉很新奇。

进门处有块标牌,介绍了这种名叫“苗侗”的木房子是贵州省现代木结构建筑工程技术研究所设计生产的21世纪现代传统民居。2015年,省科技厅和贵州凯欣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这一研究所,开展现代木结构建筑、工厂化建房的研究。

研究所的技术总监张喜军说,这种新型木房子主要是从贵州省精准扶贫的出发点来开发,让山区农户能用最少的钱住进节能环保的房子。“我们这种木房子是精装修,现在生产成本降到了每平方米1600元。”

在贵州有些偏远山区,很难动用大型机械建造房子,“苗侗”是在工厂建好基础件连接,都是标准化产品,将这些产品运到现场,按照安装图纸就可以建房了。“比如建在科学城的这套木房子,94平方米,生产阶段用了3个工作日,安装阶段用了3.5个工作日,这是一个很轻便的工厂化建房的过程。”

和安装便捷相比,“苗侗”更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苗侗”引进了加拿大的SPF木材,它是一种自然生长、加工可塑性强的木材,可以生产低成本、快速化、节能环保的建房材料。

很多人一想到木房子,就担心它的防火、防腐、隔音等问题。张喜军一一解释,通过大量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苗侗”的隔音达到了45分贝,主承重部件的阻燃达到一个小时、非主承重部件阻燃达到30分钟。木材表面涂有一层亮漆,这是一种渗透性底漆,涂好之后不挥发、抗紫外线,水落在上面自然下滑。

目前,这种新型的“苗侗”木房子在黔东南的施洞、剑河等地,开始做样板房、工厂化建房项目的启动和实施。

开往南极的车:也能在山区救人

看过“苗侗”木房子的“小清新”模样,走到贵州科学城的大型实物展区,一个橙红色大家伙——全地形车吸引不少人驻足。

“这款车,去了南极的啊!”有人低语。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讲解员自豪地说,这款极地JY813全地形车,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极地全地形车,去年11月远赴南极开展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

它不仅能轻松跨越0.6米高的垂直障碍和1.5米宽的壕沟,还能在零下41摄氏度至40摄氏度的环境下工作,适用于雪地、沙漠、山地、水域等各种复杂地形。

詹阳重工总工程师王健解释,这款全地形车的科技创新点主要是采用了全压驱动的系统。与传统的机械传动系统,它采用的液压传动系统很成熟,简单、可靠,可以减轻整车重量。“通过在南极长达半年的行驶运用,它完全达到了我们的设计要求。”

全地形车不仅在南极适用,还特别适于抢险救灾,在贵州的贵阳、毕节都有运用。比如前段时间发生洪灾,毕节的武警支队就采用这款全地形车抢险救灾。“他们反馈全地形车很好用。这种车在水里动力强、活动方便快捷。”王健说。

全地形车的后面部分可以更换,变成医疗车、运输车等等,后面的人员运输车可以坐八个人,前面的驾驶室能坐4个人。如有洪水发生,可以快速把这些救灾人员送到现场,“和传统的履带车车速较慢不同,它不受砂石、泥藻的限制,在平地最快可以跑每小时60公里,在越野之地可以平均每小时跑二三十公里。”

展览现场,在全地形车的旁边有另一款小型的橙黄色工程车,王健说这是他们研发的新品——无线遥控清障车。它是无人驾驶、纯电动驱动,通过远程控制台进行操作控制的特殊工程车辆。

这款车的遥控距离可达1公里,持续作业时间可达3小时以上,全地形橡胶履带使它具有较强的通过性和越野能力。“我们将努力研发更多应急救援设备服务社会。”王健说。

大数据应用:提供贴身生活服务

走进科技创新成就展展区,一个在贵阳街头可见的自助式售货机,静静伫立在贵州一家本土企业的展台旁。这是贵州博大智能终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大数据应用终端产品之一。

“我们想聚集在老百姓的身边,贴合公众需求提供贴身的服务,让生活更方便,把大数据应用落到实处。”公司副总经理覃洋说。

近几年,该公司结合大数据与金融支付,研发产品建设公众的智能生活生态圈,推出了七个项目的大数据应用终端。比如售货机就是“智能超市”其中一个子项目,目前有340多台投放进贵阳市的社区和景区广场,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买到油、盐、味精等生活用品和矿泉水等快消品。

根据公众的生活需求,公司相继研发了售水机、售药机。在交通板块,同样根据老百姓的需求,研发了智能收音机。“这个大数据应用终端是一键式,用语音播报的方式,让公众随时及时了解将要行驶线路的堵车情况,并规划线路,驾驶员只要口述,就能听到交通线路。”覃洋称,售货机、售水机、售药机、出租车应用等等,这些线下服务尽管也贴合老百姓需求,但大数据的云端应用也是公众所需要的。

公司去年以来研发了银联部落这款APP,把与公众生活相关的金融支付功能全部集成在手机的应用里。覃洋解释,它就是云端完成支付,不管是满足公众最后一公里需求的商品配送,包括售水、售药等,还是坐出租车、收听语音信息,或是在停车场支付费用或预订停车位等等都可以完成。

“我们还在银联部落里预留了很多板块,比如百货板块、生活缴费板块、物管板块等等。”覃洋表示,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围绕公众的生活、出行等衣食住行各方面,去研发相关的大数据应用终端产品,满足公众的生活需求。

农业小气候数据监测:预警自然灾害

本次展览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展区,有很多年轻的面孔。贵州大学的学生孔维田,和同伴一起向参展来宾介绍他们的项目:农业小气候监测系统。

“我们研发的这套系统主要是运用在茶叶种植基地或者蔬菜种植基地,收集光照、PM2.5、风速风向、雨量等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对自然灾害有一定的预警作用,并且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对种植物的生长进行一个预测。”孔维田说,总的来说就是有一个可靠的数据作为依据,提高农作物的产品质量。

去年9月,贵州大学的贵州省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姚凯学教授带领学生团队,结合贵州省近两年大力发展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特点,开始打造这个互联网+农业云的服务平台,促进贵州省山地农业信息现代化的转型。

从研发到应用的时间很快,去年9月启动,今年2月初步成型。目前,这套设备已经在清镇农业局、湄潭茶叶种植基地等地投入使用。根据客户反馈,这套检测系统对茶叶等农作物生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种植户能更精确解决浇水、肥料不足等问题。

孔维田举例,通过它来预警自然灾害,比如田地里的土地很干了,我们就可以打开远程开关,让农民浇点水。还可以检测环境,预测农作物的生长趋势,提示农民该做怎样的维护等等。“我们的后台和手机APP都会有这些数据显示。”

能亲身参与到大数据的应用实践中,能帮贵州省的农户解决种植中的问题,这帮大学生很兴奋,很开心。

关键词

“贵州造”贴近民众需求 大数据应用提供贴身生活服务

基层挂职

贵州省将集中引进选派一批科技人才到全省88个县(市、区)挂职担任科技副职。

挂职时间为1至2年,与中央及省外设计、农业、旅游、城乡规划建设等领域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大型企业等对接引进挂职人才。省外人才不能满足需求时,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等有关机构选派。

经费支持:由省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对科技副职给予每人每年2万元经费补助(挂任贫困县科技副职的每人每年3万元),主要用于挂职科技人才工作调研、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开展培训等方面开支。

奖励激励:在成果推广转化产业化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科技副职,优先推荐评选贵州科技合作奖、贵州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奖等奖项。

精准引进

贵州省精准引进大数据人才,重点为互联网应用、电子信息、数据集成、数据挖掘及运用等大数据领域的管理、创新、创业人才。

采用引进挂职、任职,市场化招聘、公务员聘任、选调生招录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引进大数据人才。其中,引进挂职为1至2年,挂职岗位如下:

贵州省经信委(省大数据办)等省级职能部门;贵阳市、遵义市、贵安新区政府(管委会)及各市(州)大数据产业相关部门;贵阳高新区、贵阳经开区、遵义新蒲新区、贵安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等大数据产业集中的开放平台;大数据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医科大学等高校及相关学院;贵州华芯集成电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有关国有企业;重点旅游景区。

记者丨肖慧 

实习生丨陈玲 

摄影丨陈慧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