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5 00:00:00
来 源
解放日报
机器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彭承宏主任,是我国最早开展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的外科医生之一,也是一位几乎完成过所有最复杂手术的外科全才。  在久经沙场的彭承宏看来,手术的成功固然有医生的功劳,但更有病人自身的作用那就是对医生的信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彭承宏主任,是我国最早开展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的外科医生之一,也是一位几乎完成过所有最复杂手术的外科全才。

在“久经沙场”的彭承宏看来,手术的成功固然有医生的功劳,但更有病人自身的作用——那就是对医生的信任。

不能让病人白花钱

早上8点半,彭承宏走进手术室,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今天的“第一刀”是一台机器人辅助胰腺手术。

机器人手术就是由机器人给病人开刀吗?这是许多人对“机器人”的疑惑。

事实上,机器人辅助手术还是由医生来操作,只不过在进行传统手术时,大多数医生是站在手术台边开刀,而进行机器人手术时,医生则是坐在操控台前,面对屏幕将食指与拇指插在机器人的操作环中来操控机器人的手臂进行手术。

有了机器人的辅助对医生来说,意味着成倍增长的“视力”,和更为灵巧的“手臂”。对患者来说,则意味着手术时间的缩短和手术创伤的减小,以及疗效的提高。

2003年,彭承宏在美国参加外科医生年会时,第一次感受到了机器人手术的魅力。他当时就有了一个念头:如果这种先进的技术能引进中国,该有多好。2008年,当医院领导征求彭承宏有关添置医疗设备的建议时,彭承宏脱口而出:引进一台手术机器人。

2010年,彭承宏成为了我国最早探索机器人辅助胰腺手术的专家之一。到目前为止,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完成了520余例机器人手术,不仅手术量名列世界前茅,还完成了首例机器人辅助胆囊癌根治术、国际上最大样本的“机器人辅助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

机器人手术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对于病人的选择,彭承宏十分慎重。他认为,不仅要考虑病人的经济条件,关键还要看他的病情是否真的适合做机器人辅助手术。“每一台手术都要量身设计,不能让病人白花钱”,彭承宏的话很实在。

感谢病人信任我

在不断探索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同时,彭承宏并没有将传统手术偏废。在他看来,尽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生开展机器人手术,但这种手术并不能代替腹腔镜手术,更无法代替传统手术,而后者才是外科医生决不能忽视的基本功。

半年多前,上海瑞金医院急诊室来了一名23岁的年轻女患者,她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接诊医生发现,女孩的体内长了一个罕见的巨大肝区血管瘤。这个血管瘤不仅把她的肝脏挤成了条索状,她的胆囊、胰腺、胃肠等器官也都受压移位,心肺体积严重缩小。更凶险的是,女孩的凝血功能重度不全。

彭承宏深知,做这个手术意味着要承担怎样的风险,但他没有太多顾虑,立即与医疗团队精心设计了多套手术方案。

出乎意料的是,手术开始后,女孩体内的复杂病情大大超过了原来的预期,原定的方案都用不上。此时,彭承宏迅速调整手术方案,尽全力用最快的速度成功切下了足有8公斤重的肝脏肿瘤。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女孩在两周后康复出院。

彭承宏创造的医学奇迹远不止于此。他与团队曾历时12个小时完成了亚洲首例七脏器移植手术; 他曾与李宏为教授—起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劈离式肝移植手术”……

在挑战过许多“不可能”的彭承宏看来,一场手术的成功固然有医生的作用,但病人对医生的信任起到了更大的作用。“感谢病人把做手术权交给我”。

“外科全才”是怎样炼成的

彭承宏在瑞金医院外科有全才之称,因为他几乎操作完成过外科界所有最复杂的手术。

很少有人知道,彭承宏丰富的手术经验,来源于他曲折的经历。

中学毕业后,彭承宏插队下乡。从卫校毕业参加工作后,他两度报名高考,可都阴差阳错被拦在门外:第一次的理由是“在职者必须工作两年后才能报考”,而那时他刚刚工作没多久。第二次的理由是,他超过了25岁的年龄限制。

高考无门的彭承宏并没有放弃对医学事业的追求,他在桐庐、金华等基层医院的工作中积累了大量手术经验,从脑外科手术到妇科手术,他几乎都做过。有时候一个人一天要做十几个阑尾手术,甚至连麻醉工作也要自己完成。

正是那段经历,把彭承宏打磨成了一位从头到脚都会“开”的外科医生。几年后,当他最终考入浙江医科大学攻读研究生时,他的临床经验已经几乎可以成为同班同学的带教老师了。

回首当年,彭承宏心怀感恩。他说,一名外科医生的成功,最重要的是必须热爱自己的事业,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始终坚持初衷。除此之外,还离不开机遇与团队的支持。他相信,只要努力尽到身为医者的本分,任何一段经历都是成功路上的积累。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