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9 00:00:00
来 源
中国刀具商务网
机器人
2016年将是陕西汉江机床有限公司的改革之年、创新之年、奋进之年。面对经济增长短期内仍存在着进一步放缓的可能性,公司上下必须做好承受更大下行压力的思想和行动准备。  同时2016年《中国制造2025》规划已全面展开,要实现制造强国目标,需要科学的精神,

2016年将是陕西汉江机床有限公司的改革之年、创新之年、奋进之年。面对经济增长短期内仍存在着进一步放缓的可能性,公司上下必须做好承受更大下行压力的思想和行动准备。

同时2016年《中国制造2025》规划已全面展开,要实现制造强国目标,需要科学的精神,务实的态度,克服浮躁和焦虑,真正静下心来做事,精密制造是汉机公司的独特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大有用武之地,准确把握本轮经济结构调整的新特点、新趋势,抓住新机遇,逐步确立新优势,在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中实现新旧增长动力的平稳转换,是保持稳健经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汉江机床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将紧紧围绕2016年度工作目标,确保2016年各项任务目标的全面实现。

科技创新为驱动

汉江机床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按照集团“三个1/3”(机床、零部件、服务各1/3)的业务发展总体布局,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明确技术创新的关键是发展智能制造,凭借员工已具备的良好的发展基础与条件,着力开发智能装备,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发挥智能制造引领作用。

二是借助重大专项课题的持续研究,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攻克关键技术与行业共性技术,助推产业技术升级。

三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寻求市场(如航空航天、军工、铁路等行业)突破,努力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四是发掘装备后市场,以现代制造服务业的产业化发展为方向,确立以用户为导向的产品研发模式、以设计咨询为先导的市场开发模式、以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目标的用户服务模式。

以销售为龙头

汉江机床要以销售为龙头,全力开拓市场创效益。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销售系统更需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引领发展,确保企业生存底线。

主机产业针对合同不足的现状,积极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向和思路,在抓好高精高效加工制造能力及全套技术服务能力,巩固传统市场份额的同时,充分发挥该公司在精密螺纹特色制造技术优势,延伸产业链,着力开拓航空航天、军工市场,大力承接来图来料、机床维修业务,弥补主机合同不足,多渠道、多领域拓宽业务范围。一要通过调整销售部门工作职能,加强驻外分公司和总部销售衔接,实现资源整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组团精准出击,向市场要效益;二要以精密制造为依托,挖掘区域市场机遇,着力寻求与科研单位、院校、军工单位合作机遇,努力承接特色加工、跨行业跨领域产品和专机类合同。

启动主机“制造与服务”新引擎

汉江机床将以数字化制造、智能化集成为方向,启动主机“制造与服务”新引擎。机床厂要站在“汉机”产业高度认真审视发展问题,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抓好转型升级,掌握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立足企业实际,以解决螺纹磨自动上下料、自动中心架为突破口,升级数字化制造水平,逐步推进以单机自动化带动自动线建设,主动顺应主机智能化发展趋势。

二是继续专注精密螺纹制造技术,拓展以环面蜗杆等重大项目为主的新市场,努力做好用户的工艺师,提高为用户提供从图纸到产品、从装备到整套工艺技术的集成服务能力,逐步由“产品制造商”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三是对内以设备升级为重点,积极为内部市场提供高精、高效设备,着力完善丝杠、导轨示范线和螺杆转子成套成线设备,解决设备现场应用问题,为公司转型升级和后续突破发展提供硬件支撑。

以示范线建设为切入点

汉江机床将打好滚动功能部件产业升级“组合拳”,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争取国家“十三五”期间对滚动功能部件产业项目的支持:一是推动微型丝杠生产线投产运营,以此开拓军工、航空航天领域市场,为产业转型升级找准切入点;二是由丝杠厂和导轨厂合作研制开发线性模组系列产品取得新进展,标志着产业向“功能组件”转型升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三是加快落实高效旋铣加工生产线建线及螺母加工高效设备运用等工作的推进力度,淘汰落后工艺,降本增效,实现传统领域产品升级换代,全面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继续积极探索生产组织模式创新,借助母机制造优势,加快推进高精高效加工生产线建设,在业内实现引领和发展示范作用;五是加强与铁路丝杠、登机桥丝杠、铝行业提升丝杠、线性模组等方面用户的合作深度和广度,多措并举推动丝杠导轨产业转型升级。

助推螺杆转子产业发展

汉江机床以转子加工优势为依托,助推螺杆转子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科学分析研判产业发展趋势,关注和借鉴同行发展经验,找准产业发展定位。一是切实发挥转子加工的特色优势,走差异化发展路线,采取分线加工,提升出产效率;二是夯实管理基础,打造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生产经营团队;三是加快技改投入实施,解决生产瓶颈,关注投入产出率,确保商品按期交货;四是借助集团整体协同优势,全面提升经营效益,推动产业发展进入盈利发展轨道。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