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and发布了其对组织的灾难恢复准备情况的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随着组织努力工作以支持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同时与网络犯罪和其他关键数据威胁作斗争,大多数灾难恢复解决方案都没有定期进行测试。更重要的是,随着 IT 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调查表明大多数 DR 解决方案无法满足恢复目标。
这份名为“当 B 计划出错时:避免 DRaaS 的陷阱”的研究调查了 150 名技术和业务决策者,这些决策者来自美国广泛的跨行业组织,每人至少雇用 500 人。研究的目标是确定组织目前拥有哪些灾难恢复系统、测试计划的频率以及企业是否有信心尽可能快速、轻松地从灾难中恢复。
主要发现包括:
您是否测试您的灾难恢复计划或运行演习以检查在需要故障转移的中断事件中会发生什么?
“随着远程工作的增加以及网络犯罪的频率和影响逐年增加,制定全面的 DR 策略对于确保组织能够防御、保护数据丢失并快速恢复数据丢失至关重要,”首席执行官 Scott Spavero 说。“正如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的那样,DR 实施正在增加,但常规测试却落后了。这意味着随着 IT 团队部署新资源来支持不断增加的工作负载需求,灾难恢复计划需要进行实物更新。定期测试可以快速发现任何潜在的 DR 不足。与 iland 等 DRaaS 提供商合作让企业对其 DR 解决方案充满信心。通过计划的测试间隔,iland 确保组织准备好尽快恢复。“
产品营销副总裁 Justin Augat表示: “尽管许多组织在接受云和 DRaaS 方面进展缓慢,但研究表明,鉴于人们越来越关注远程工作和访问,这种流行病可能会加速转型。” “尚未这样做的企业必须非常认真地考虑 DR 在其组织中的地位,并找到合适的平台来满足 BC 的期望。事实证明,iland 可以保护客户的关键应用程序,并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提供实时复制等切实好处。“
企业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数据灾难恢复演练计划,以方便企业可以快速验证数据的可恢复性,数据的完整性。
入了很多做灾备系统的建设,完成建设后却错以为大功告成了。忽略了灾备演练这个重要环节。
灾备演练就是通过假设某种灾难场景,主动进行应急演练,验证灾备系统的灾难恢复预案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达到项目初期期望的灾备效果的过程。
中国银行采用两地三中心灾备架构,本次切换是在北京生产中心和北京备份中心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主机平台系统同城灾备切换。
演练历经演练启动、灾难预警、系统切换、系统接管及演练结束等五个阶段,从故障发生、系统接管、数据补录到业务恢复用时70分钟,RPO及RTO值均符合设计标准,达到了预期目标。
灾备演练不作,灾备建设等于摆设!灾备演练方法分为沙盘推演、模拟演练及实际业务接管演练三种。
实地模拟某套MSC SERVER宕机后的网络自动重构过程,并现场测试2G/3G/4G业务恢复功能,顺利完成省内首次MSC POOL灾备应急演练。
根据标准上不同的安全级别标准选择不同的灾难恢复技术,总共有7 层,我国的四大行和主要商业银行在容灾恢复上一般都能达到5 级的标准,少部分关键数据库可以达到6 级标准。区域银行根据自己的能力一般在4 级灾备上,也有达到5 级得。国内的国有银行,商业银行
灾备恢复演练的三点注意事项,规章制度制定总体的灾备恢复要求,以及预案的启动,以及负责人,以及流程,容灾演练一定要各种场合都要考虑到。
宁夏银行系统瘫痪事件还原,2014年7月1日,宁夏银行核心系统数据库出现故障,导致该行大部分业务中断37小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