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9 11:47:49
来 源
北京日报
智慧城市
11届北京市市长国际企业家顾问会议日上,10多位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家顾问及高层代表围绕智慧城市和城市生态建设议题为北京建言献策。

第11届北京市市长国际企业家顾问会议日前举行,10多位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家顾问及高层代表围绕智慧城市和城市生态建设议题为北京建言献策。顾问会以圆桌会议和闭门会议的形式进行了一天时间。各位顾问及高层代表踊跃发言,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

利用新技术、经济激励措施解决交通拥堵

罗楠:瑞士信贷集团董事会主席

城市化是过去30年中国经济转型的中心问题,北京也不例外,它既带来了经济增长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等“负面外部效应”。

如何破解交通拥堵这一难题?有三个可能的解决之道:第一,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在现有基础设施内减少摩擦,即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效率;第三,缩短地理上以及其它方面的距离。

北京的基础设施已经高度发达。因此,我们需要从另外几个方面入手。

利用经济激励措施减少对人口过度流动性的需求,例如欧洲以及亚洲很多城市使用公路定价系统。它们会提高效率,因为有高附加值的经济活动能够负担额外成本,而低收益的经济活动排除在基础设施的定价考虑之外。

还可以提供经济激励措施让人们在选择车辆上舍大取小。随着私家车使用的减少,灵活的公交交通系统(包括出租车)的吸引力将提高。当然新技术也有助于提高效率。移动设备上的GPS应用程序可以向用户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建议其它路线,从而显著缓解拥堵问题。

企业也可以帮忙缓解基础设施的压力,增加工作时间灵活性。如果一家公司不需要所有员工必须在同一个时间都在办公室上班,那么基础设施高峰负荷将减轻,因此早晚高峰时段现象得到了缓解。当然,在家办公是一种更为彻底的方式,在情况允许并且手头工作适合的情况下,许多公司,包括瑞信在内,都提供在家办公的选择。

综合使用新技术、经济激励措施以及必要时采取适当的监管干预手段,可以解决北京等大城市面临的流动性问题。最后值得强调的是,不断变化的品位和时尚潮流趋势也会对城市的流动性问题的缓和有正面作用。

将北京打造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典范

冯恩博:ABB集团董事长

北京人口已经是纽约和伦敦的2.5倍,而其人口数量在未来40年还会翻倍增长。照此速度,人口在2050年将突破5000万大关,这给北京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包括如何以环境友好方式优化资源利用。

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采用先进的技术,如更多使用电动汽车和绿色机动车来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借助智能水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借助智能楼宇建设促进能源有效利用,借助智能电网为城市提供稳定的电力保障。

随着人口的增长,保持城市高质量生活的解决方案的复杂化程度也在加深。因此,政府应当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财政支持发挥牵头作用,投资者、服务提供商、基础设施和自动化技术提供商,以及信息通信技术提供商等企业要有动力去贡献自身的行业经验和先进技术知识。用户也应得到知识普及,以便更好地了解建设智能城市的益处。

通过借鉴全球经验和技术,北京可以打造大规模、可持续的城市生活的“北京模式”,并成为其它城市发展的典范。

智慧交通促进北京可持续发展

蔡澈: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长

北京市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110万,北京牌照的汽车保有量530万;北京已经是中国私车拥有量最多的城市。同时,等待摇号的人超过100万。解决方案不是减少交通需求,而是更加智慧的交通。

第一个建议是:支持清洁柴油轿车。根据欧洲的经验,高科技清洁柴油发动机的燃油效率非常高。希望北京市能够支持清洁柴油技术,提供低硫柴油,并进一步允许柴油轿车在市内行驶。此外,提到重型卡车时,我们建议北京市环保部门实施一个统一的排放标准,而不是使用把美国和欧洲混合为一体的排放标准,以保证快速落实。

第二个建议是:促进电动化。长期来看,电动化毫无疑问是更加清洁、更加高效的交通方案,汽车产业也已经证明电动化是可行的技术。不过,要消费者接受替代动力,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起始阶段还需要政策支持。

我们建议北京市的电动车鼓励措施可以包含插电混合动力车型。因为插电混合动力技术在减少二氧化碳、废气和噪音排放方面潜力巨大。此外,我们建议北京市营造更加开放的电动车市场,并不限定产品是否在中国生产。高效、便捷的充电设施也同样重要,市民居住、上班或外出就餐都能方便地充电。没有充电设施,电动车无法推广。

第三个建议是:建设市内轿车分时共享系统作为出行选项。分时共享系统可以减少上路车辆,但不影响出行需求和可用的交通工具,分时共享系统还可以节省停车空间。

建设和谐宜居生态城市要以居住者为核心

津贺一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社长

构建智能城镇最重要的一点,是不以基础设施为主调进行房地产开发,而是以居住者为中心,依靠居住者来带动舒适、安全街区的建设。

世界上建设智能城镇的经验和技术诀窍尚存不足,各方均处于摸索阶段,希望它的建设不单是为了试验与实证,而应打造能够让人实际居住下去的街区。

政府、企业和社团,应发挥各自最大效率,各执其能。政府在行政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各方合作合力,构建多赢的合作关系。#p#副标题#e#

建立可持续发展环境需要鼓励科技创新

李思拓:诺基亚公司董事长

世界正在接近新的技术引爆点,新的技术和模式会产生更多的创新,并加速创新。因而,建立一个均衡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来鼓励和激励所有类型创新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将越来越重要。这不仅对科技先锋,对于那些能迅速抓住市场机遇、在先锋者成就的基础上继续研发创新的初次入场的人们也是如此。

这是一种技术的迁徙,在此中国有机会独领风骚。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能够拥有如此的机会,源于中国拥有3个独特的优势:人口数量庞大提供了巨大的利益回报机会;技术上的成熟使得中国具备了领导力;老龄化社会和环境问题所带来的独特挑战。

显然,由于中国正在经历向高附加值商业的转型,继续有效地发展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符合中国利益的。开放标准及标准基本专利在公平合理和非歧视(FRAND)原则下许可的实施下大大促进了过去多年间移动产业的巨大技术进步和成功。我们坚信,保持专利持有人和潜在的被许可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以及继续在符合FRAND原则下的许可实践,将能促进该行业的进一步创新和成功,并且使各个参与方都获益。

利用ICT打造智能城市 提高北京城市发展品质

矢野薫:日本电气株式会社全球董事长

以宽带网络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信息通信基础,在城市和国家的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将日益重要。应对和解决能源问题、交通堵塞、老龄化社会等课题时,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和通信技术)作为重要社会基础,定将为建设高效率城市基础做出非凡贡献。它正是“智慧城市”的本质之所在,也是今后信息产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使命。可以说,具备了高度处理能力的云计算平台和拥有高速、大容量传输能力的宽带网络,是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社会基础设施。

因此,我给北京市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是对城市发展基础—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强化。建设与首都功能相匹配的具有高度信赖性、高度便捷的网络。

第二,是对承担产业高度化发展的ICT人才的培养。其核心首推软件技术,同时需要精通各种社会基础网络和产业系统知识经验的技术人才。

第三,是通过充分利用信息促进经济发展。关键要完善法律法规,使大家能够自由传发信息、流通信息、参考信息。并需要积极推动开放性数据进程,信息安全对策亦不可忽视。

加强生态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安东尼·弗莱罗:威立雅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是完全可能的。举例来说,伦敦和洛杉矶,这两个人口增长数量仍达到每年10万的城市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控制大气污染、保障城市生活环境,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应从几方面同时着手综合治理。

首先,要加快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化。除了太阳能和风能,还有很多其它种类的可再生能源能够被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更好利用。在英国,我们在许多大城市所运营的或者正在建设的垃圾发电厂的装机容量达到192兆瓦,可满足20万个家庭的用电需求,这对当地能源供应形成了有力的补充。

其次,很多不同种类的城市能源还有待我们去开发利用,通过回收和利用原本毫无价值的热量,可以使城市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并实现了能源节约。

第三,提升城市能源效率已迫在眉睫。集中供暖和制冷系统的进步通常就意味着能源领域的进步。通过专业的管理,这些系统能够大幅度提升能源和环境效率。

只有将水、工业和市政废弃物处理、区域供暖、电力等诸多城市基础服务综合协调管理,才能整体解决环境问题。这尤其适用于像北京这样将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和文化影响力重要支柱的城市。执行严格的环境标准也可以提升旅游业潜力和城市声誉。

北京要协同全社会和周边地区,共同努力,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加快其经济发展速度。北京已经成为“创新的沃土”,毫无疑问,将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打造成绿色产业创新中心势必会加速其经济增长。

绿色银行助力北京节能环保

范智廉:汇丰控股有限公司集团主席

金融体系的架构以及金融机构的行动对经济发展的性质与方向影响巨大。融资渠道与融资选择事关项目和企业的成败,对经济和环境也构成连带影响。

我们建议北京通过发行绿色债券,鼓励建立一个稳定且富有流动性的绿色债券市场,为市政环保项目以及私营企业的环保项目提供资金来源。

成熟的资本市场能够提升企业的环保透明度与监管合规水平。随着企业越来越多地依靠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它们对自身在环境方面表现的信息披露将极大地关系到投资者对其的信任程度。这就意味着未来的企业年报将更加透明全面,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报告将更加详尽,环境合规有了经济动力,市场也能更加近距离地监控企业的环保表现。

此外,我们还建议北京建立针对碳密集产业与低碳产业的监管框架。如果监管部门在风险定价时能够体现碳密集行业和低碳行业的风险差异,银行便有更多的动力将信贷投放至低碳产业,而不是高碳产业。

最后,我们建议北京能够鼓励并激励金融机构更好地履行信贷职责,为环保与绿色企业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提升小企业今后的生存能力,从而找到未来气候问题的解决方案。

借力智能交通技术提升北京生活质量

施南德:麦肯锡公司亚洲区主席

北京在着手解决堪称全球最棘手的交通拥堵问题的当下,推进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与政策和基础设施一起发挥叠加效应,从而大幅度提升城市的生活质量与经济发展。

我们首先建议增加实施智能接入解决方案。不少国际大都市如纽约、斯德哥尔摩、新加坡等都能提供智能科技缓解交通拥堵的案例,如纽约在1.2万个交通灯上安装了摄像机,以此提高道路效率,弹性调整交通灯时长,使平均通过时间减少了12%。

第二,我们建议将智能科技直接融入北京的整体交通方案。经验证明,只有成为综合交通的一部分,造价高昂的智能技术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

智能科技也为市民带来了独特的机会,使他们可以积极参与到与切身利益相关的事物中来,帮助设计员完善系统,改善易塞车的局部道路状况。

作为领先的科技中心城市,北京有着与本地企业共同开发智能交通解决方案的先天优势,这就需要鼓励相关企业成立联盟并为其提供项目,与国际企业合作并采用开放来源、开放数据的构架以激发创业精神。

利用大数据推动北京可持续发展

唐羡:美国大都会集团亚洲区总裁

北京正面临着应用大数据的巨大机遇,可通过大数据在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应用来改善所有市民的生活。为了支持北京利用大数据来提升服务和实现“智慧北京”的目标,北京市政府应对商业、公共和机密信息进行明确定义,并邀请业界和其他相关方就开发数据的价值、隐私保护等方面制定标准。

此外,简化政府部门间的数据收集流程也是必要的,制定一项市民可以共享大部分数据资源的政策。成立专门的协调单位,监督数据的收集并整合各政府部门的数据。

北京市政府应划拨更多的资源用以培养数据分析员,即所谓的“数据科学家”,制定激励措施来吸引围绕大数据技术和服务方面的投资。

北京市政府应与国内外其它政府和机构的大数据专家建立联系,以便识别和传递最优方法,特别是北京应该考虑把国际姐妹城市、友好城市列为自己的大数据对话方。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