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存储网消息,(2021年9月9日,上海)西部数据公司(NASDAQ: WDC)在日前举办的HDD Reimagine大会上宣布,推出突破传统存储界限的全新闪存增强型磁盘架构设计。这一基于OptiNAND™技术的全新磁盘架构设计,整合了西部数据在HDD和闪存领域的独特创新能力,对HDD进行了优化,并将HDD与iNAND嵌入式闪存器件进行了集成。全新的磁盘架构设计为超大规模云、云服务提供商(CSP)、企业、智慧视频领域的合作伙伴、NAS供应商等带来了一种大容量、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存储解决方案,可应对当下及未来呈指数级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
西部数据OptiNAND技术
配备全新磁盘架构设计的首批产品借助西部数据业内首创的三阶寻轨定位系统(TSA)和HelioSeal™技术等领先技术,采用可靠的ePMR技术扩展容量,单碟容量高达2.2TB1。这是西部数据在业内开创的又一全新里程碑。目前,公司已向部分客户交付采用OptiNAND技术的新款九磁碟、20TB ePMR闪存增强型硬盘样品。
IDC HDD研究总监Ed Burns表示:“西部数据在HDD架构的创新方面历史悠久,如HGST(现为西部数据的子公司)率先对HDD进行了密封封装,并在2013年推出了氦气HDD。而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区块链、物联网、传感器等前沿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用来匹配并保护数据增长,尤其是大数据增长的革新存储解决方案呼之欲出。作为一家同时制造闪存和HDD的公司,西部数据能够利用自身特有的技术优势,为未来的ePMR HDD提升面密度,帮助客户满足数字经济时代持续增长的存储需求。”
新华三集团副总裁、计算存储产品线总裁陈振宽表示:“这一创新的磁盘架构设计是西部数据优势和能力的延伸,为存储市场注入了全新的动力。一直以来新华三集团与西部数据公司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非常期待这次的OptiNAND 技术成果能够更好地满足未来的存储需求。”
采用OptiNAND技术的新型闪存增强型硬盘
不同于使用闪存来存储用户数据的混合型硬盘,西部数据推出的全新磁盘架构设计是存储领域的一项突破。因其工作方式差异,全新设计能让产品的存储能力获得多维度的优化。通过在行业领先的硬盘中结合垂直集成的iNAND,以及增强型的固件算法和SoC创新,西部数据采用了OptiNAND技术的磁盘可提供更高的容量、性能和可靠性,从而帮助客户满足不断增长的存储需求。(点击此处查看技术简介)其亮点包括:
西部数据公司技术及战略总裁Siva Sivaram博士表示:“西部数据凭借在HDD和闪存领域的知识产权和行业领先的研发团队,不断突破创新,持续改善客户的数据存储架构。我们在硬盘创新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2013 年,我们就推出了行业创新的HelioSeal技术;在2019年我们率先交付ePMR HDD;现在,我们将凭借OptiNAND技术继续保持领先,该架构将为我们的未来几代HDD的技术铺路。我们预计,配置OptiNAND技术的单块ePMR HDD容量将在五年后达到50TB。”
上市情况
采用OptiNAND技术的新型闪存增强型存储架构将用于西部数据的企业级硬盘系列产品和存储平台中。该架构还将作为未来设计和创新的基础,在智能化、可靠性、容量和上市灵活性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的提升。西部数据公司将在下半年开始发布针对特定市场的专用产品。
企业级用户和云数据中心的数据基础架构在加速演进,云服务市场的蓬勃发展和不断细分,对当下企业级HDD和闪存技术创新带来了多样化的严峻挑战。
随着云服务市场的蓬勃发展和不断细分,用户既需要大容量,也需要高性能,还需要降低TCO,这对当下企业级HDD和SSD带来了多样化的严峻挑战。
西部数据的解决办法是让HDD与SSD进行组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突破存储的界限。
西数新品包括行业创新的22TB CMR和26TB UltraSMR HDD,新的大容量PCIe Gen4 NVMe SSD系列。
西部数据公司在“What’s Next数造辉煌发布会”上,推出了从消费级到企业级的多个突破性HDD和闪存创新产品与成果。
全新企业级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包括行业创新的22TB CMR和26TB UltraSMR HDD,并推出新的大容量PCIe Gen4 NVMe SSD系列。
全新的SN740 NVMe SSD采用了西部数据自主研发的SSD控制器、BiCS5 3D NAND、独特的固件开发以及垂直整合能力,助力客户发掘数据价值。
新款Ultrastar DC SN650 NVMe SSD系列提供高达15.36TB的容量,采用下一代BiCS5 3DTLCNAND和PCIe 4.0接口。
新款Ultrastar DC SN650 NVMe SSD系列提供高达15.36TB的容量,采用下一代BiCS5 3DTLCNAND和PCIe 4.0接口。
5G技术的大力发展势必将推动车联网产业的繁荣,而与此同时,海量数据的传输流动、存储归档、使用分析等场景,都需要更为安全、规范、可靠的系统和设备来支持,尤其是数据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