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8 00:00:00
来 源
海宁日报
机器人
过去的9个月,是位于海宁智慧城的嘉兴飞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沈建飞最难熬的一段时间。尽管设计方案一次次推倒又一次次重来,产品一次次测试、改进、完善,每一个过程都十分艰难,但他和公司10多位设计师日夜奋战,最终将脑海里的智能冲压机器人一步步

过去的9个月,是位于海宁智慧城的嘉兴飞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沈建飞最难熬的一段时间。尽管设计方案一次次推倒又一次次重来,产品一次次测试、改进、完善,每一个过程都十分艰难,但他和公司10多位设计师日夜奋战,最终将脑海里的智能冲压机器人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现在,沈建飞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全新的机器人已基本成形了,其经济、高效、稳定的优点让冲压行业企业趋之若鹜,“很多企业天天盯着我们,催促机器人的生产。”

沈建飞在调试智能冲压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一个上下料来回只需5秒

9个月前,沈建飞作为嘉兴唯一的企业代表,受邀参加在广州举办的全国首届两化深度融合高级研修班,参加的学员都是制造企业的老总和高校研究员。

在培训期间,他经常听见有企业老总抱怨“机器换人”的投入成本太高,“一台设备需要配备两台机器人,一台送料,一台出料,投入费用太大,这样的发展无疑是让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负重前行’。”

“这是个商机!”从事了10多年工业设计的沈建飞觉得,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制造业革命,最典型的就是“机器换人”。而在这股潮流中,要数冲压行业的需求最为迫切,因为这一行业具有“用工需求大、安全系数低、耗能高、效率低”等特点,迫切需要改变现有的生产模式,最好、最快的解决方法就是“机器换人”。“如果能为这个行业研发一种经济、高效的机器人,一定具有广阔的市场。”

一回到海宁,沈建飞便召集公司精兵强将开始设计,在经历无数次验证、测试、完善后,终于在今年1月份成功研制出第一代样机。

但样机还存在缺陷。“机器人上面布满了大量的传感器,有一粒灰尘进入了传感装置,就可能导致机器故障。”沈建飞解释。为了让机器人运行更稳定,近半年来,他带着研发团队反复调试,终于在5月初生产出了第二代智能冲压机器人,相对于第一代样机,第二代机器人更加稳定可靠,并且具备大规模投入生产的条件了。

在公司还没来得及装修完毕的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了这台智能冲压机器人。它没有想象中的惊艳,没有长长的可以弯曲活动的手臂,没有灵活自如的铁手指,有的只是机台、控制箱和一条直直的机械臂,远远望去更像是一台大型的缝纫机。

沈建飞看出了记者的不解,“科技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最简单的设计,适应最复杂的工作,机器人制造也适应这个道理。所以简洁正是这台机器人设计的精华所在,它摒弃了长长的机械手,采用这种最简单的机械臂,就是要增加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在工作时,智能冲压机器人就像最熟练的工人,把金属板材、管材等材料不停地送入冲压机下,一气呵成制成所需的成品,过程快速而精确。

经测试,这台机器人能独自完成上下料工作,工作效率比两台普通机器人还要高三分之一,一次送料到加工完成的时间只需5秒,价格还比一台普通机器人便宜三分之一,只需5至7万元,相当于一名普通操作工的年薪。最重要的是,机器人懂得协调配合,相邻的两台机器人可以实现信息互通,4台就能组成一条完整的生产线。

众多客户盼着智能机器人尽快量产

飞戎机器人科技的这款智能冲压机器人的研发过程几乎是在众多企业的“瞩目”下完成的。

半年前,企业的老客户嘉兴捷顺旅游制品有限公司听说沈建飞的团队正在研发这款机器人时,就一直等候着,时刻关注研发进程,还常常催促沈建飞赶紧出成品,让企业能早一天用上。

嘉兴捷顺旅游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传统型的制造企业,主要生产拖把等清洁用品,是国内最大的清洁用品制造商,产品远销国内外,年产值超过10亿元。目前,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亟须一大批智能机器人设备代替传统的人工冲压车间。

前天,在听到企业机器人研发已成熟的消息后,公司负责人来到海宁,和沈建飞一起对机器人进行了数十次的测试。他们测试发现这批机器人精确度、稳定性均无可挑剔,当场就下单订购六十台机器人,打算把原来的生产线全部替换掉。这样一来,车间里的150个工人至少能减少三分之二,生产效率还会比现在更高。

除了嘉兴捷顺旅游制品有限公司外,时刻关注这款机器人的还有10多家冲压企业。现在,企业面积达700余平方米的厂房正在加紧装修中,为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生产做准备。

飞戎机器人科技的总经理沈建飞自称公司是“屌丝”,因为他们面对的主要客户就是企业中的“屌丝”——中小企业。

他说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现在对于‘机器换人’需求最迫切的是中小企业。”然而,这些中小企业缺乏资金、不懂技术,面对市场上价格过高的智能设备,只能选择放弃,转型升级之路走得艰难。飞戎机器人科技瞄准的就是这片市场。

飞戎机器人科技很年轻,2013年才转型到智能装备设计制造领域,员工只有20多人,平均年龄不到35岁,年轻的企业,年轻的员工,有的是活跃的思想,创新的勇气,用不完的拼劲和干劲。企业已找到了自身发展的准确定位,也为海宁的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经济实惠又好用的智能设备。

从“海宁制造”到“海宁智造”,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内涵却迥异。“海宁制造”靠的是廉价的劳动力和低成本,而“海宁智造”靠的是自主创新体系、技术人才及思想智慧。要改变这一字之差,正需要一批像飞戎机器人科技这样拥有自主创新意识、拼搏奋进精神的企业,才能适应智造,实现智造。

声明: 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须要保留原文链接;版权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