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世纪50年代,国外一些公司就开始对自己的重要数据进行备份保护。这些数据有的是纸介质形式,有的是电子数据,人们将其副本放置在另一个相对安全的地点(即现在我们说的灾备中心的雏形)存放,以达到数据安全的目的。
70年代的时候这种类似的数据容灾保护形式越来越普遍,到了80年代,美国市场上已经有了上百个专业公司。备份数据异地灾备中心存储模式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被那些视数据为生命,数据量巨大且数据集中的金融公司广泛采用。
1983年美国联邦货币监管中心要求金融机构起草了有关数据灾难备份及恢复的指导性文件,主要强调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通过运送备份磁带到专门的存储地实现安全。此文件一直使用到1989年,联邦货币监管中心有了更详尽更成熟的一套数据安全相关资料。
进入九十年代,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冲击了灾难恢复行业。过去集中式的计算机使用模式变成了如今分布式的网络架构使用,这种改变也给容灾行业带来了新的市场和机遇,更过的硬、软件产品有了用武之地。
九十年代的中后期,出现了业务连续性的概念,并开始逐渐取代单纯的灾难恢复。与灾难恢复相比,业务连续性不只局限于传统的IT系统,而是涵盖了包括人为操作失误、网络故障、流程中断等。
应该说业务连续性概念是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它贯穿了整个企业或单位,涉及设备、人和流程三个关键元素。
光有备份是不够的,容灾也必不可少。容灾对于IT而言,就是提供一个能防止各种灾难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从广义上讲,任何提高系统可用性的努力,都可称之为容灾。
大润发通过官方微博致歉,表示大润发济南省博店相关肉品已全部封存下架,涉事员工停职接受调查。
烽火通信云计算中心系统架构师朱家振分享了《一云多芯,安全高效——烽火可信云助力数字政府》的主题演讲。
项目名称: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梅沙系统服务器存储设备采购项目,云南恒品科技公司中标。